Saturday, August 14, 2004

英仙座流星雨

英仙座流星雨是90年代以來極令人興奮且富變化的流星雨,特別是在1991、1992年出現瞬間等效天頂每小時率(EZHR,當流星雨於比一小時還短的時間內保持在高峰,則採此估計的ZHR來量測宛如此流星雨持續一個鐘頭之狀況)達到400以上的新流量。90年代的後期,流量減少到100-120之間,自2000年之後不再出現如此大之數量。這並非出乎我們的預料之外,因為這些流星數量爆發和極大都來自其在1992年過近日點的母彗星史威福特-塔特(109/P Swift-Tuttle),其軌道週期約為130年,它現在又退回到了太陽系的週邊空間去了。理論上說,流星的數量應該隨著彗星到地球距離的增加而減小。

據天文學家最新預測,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可能非常壯觀。如果計算沒有錯誤,今年我們有機會遇上了一場流星暴雨了,天文學家估計流星雨出現的高峰期在香港時間2004年8月12日5時(即11日晚深夜5時),每小時約有100顆流星出現。可是天文學家沒有香港天文臺的能耐,未能預計到當天香港的天氣惡劣, 連出去等的機會也抺殺了! >_< 每年8月,每當地球通過英仙座母彗星史威福塔托(Swift-Tuttle)的軌道時,都會出現這樣的天文奇景,在中東及亞洲部分地區只要肉眼就能觀察到。圖為8月12日出現在約旦首都安曼的英仙座流星雨美景。